筆記 Making notes
-電影筆記
看完電影要寫心得感想跟作一小張圖畫~
-做菜筆記
每做一道菜要將食譜、食譜筆記跟食物照片寫下!
-分享
每天分享一些感動
要養成習慣!
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
For me it is really funny, because the miss understanding
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
It is easily to feel lonely sometimes~
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
分享給大家~本人覺得很棒的一篇文章
行銷大師史密特給台灣企業的創新建議:
要有大想法 先「殺死聖牛」!
整理者:楊之瑜 採訪者:曠文琪、楊之瑜
創新,只是大公司的專利?只是天外飛來一筆的機遇?如果,你想要突圍,請你先學會一件事:把上述的想法,通通消滅!
蘋果電腦、Google跟星巴克的創新很神奇,但那是大企業才能有的專利嗎?
如果你這麼想,那麼你正錯失讓自己成為大想法(Big Think)贏家的機會。
史密特因為在一九九九年提出體驗行銷概念而大紅,至今已寫了七本商業書籍。跨國企業如奧美集團、IBM、惠普、西門子、三星電子等,均曾聘請史密特演講或擔任顧問。不過這次史密特應標竿學院之邀來台,談的不是如何做好品牌,而是幫企業抓出難有大想法的問題源頭。
史密特口中的大想法,就是大膽的創新。透過跳躍式的經營改革,能改變消費者的行為。
史密特在與施振榮的對談裡提到,要有大想法,並非是漫無目的的發想,而是先認清楚自己的現況,但不盲從現有的規矩。施振榮回應,三十年前宏碁會做品牌,是先認清台灣在全球市場的邊緣性,但卻不被電腦品牌只能由美國主導的想法局限,最後用時間換取空間,得到今日成就。
說話飛快、表情特多的史密特,訪談時活潑的不像是老學究,但唯有說到:「這些就是你們要殺死的「聖牛」(Sacred Cow,編按:印度發源的字,意指受到捍衛,完全碰不得的事物,就像是印度的牛一樣,在企業內通指現有的遊戲規則)」時,才變得嚴肅。
什麼是聖牛?為什麼史密特說,殺死聖牛是台灣要走向創新的第一步?以下是採訪內容摘要。
《商業周刊》問(以下簡稱問):你提到要有創新,就要挑戰聖牛,甚至殺掉它。但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抹殺的,不是組織內更珍貴的智慧文化?
方法一:打破不可能 化妝品加綠茶意外獲好評
史密特答(以下簡稱答):大家會害怕殺死聖牛,因為那會讓我們遠離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,並去迎接一些新的、不確定的事物。我並不是要大家把所有現在的聖牛都殺掉,而是,我們至少可以列出一個List(清單),把那些墨守成規的事情列出來,重新去思考,有沒有好的理由繼續做,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。
過去的成功並不代表未來會繼續,因為過去的成功不見得是用了特定的方法,也可能因為當時特殊的時空背景。很多人都盲目跟隨聖牛而不自知。比如說,企業常常聘雇特定形態的人才,但這樣做,帶來的是靜止不動的企業文化,因為每個人都很類似。
問:可以給我們一些好的範例嗎?哪些公司真的殺死了聖牛?
答:我曾經合作過的韓國化妝品公司,他們有好幾個獨立的事業,一個是茶葉、一個是護膚化妝品,向來各自運作,這就是聖牛(的思維),(因為)這兩個事業彼此沒關係、互不重疊。想像一下:一旦你殺死這兩個事業(要獨立運作)的聖牛(思維),嘗試把這兩邊連結起來。創新就是,嘿!為什麼我們不把綠茶放進化妝品中?
事後結果證明這個想法非常棒。現在消費者、特別在西方國家非常喜歡茶的抗氧化成分,這為護膚化妝品產業帶來了很好的創新機會。
方法二:向業外取經 電子產品可向時尚業學習
問:殺死聖牛這件事情,感覺是由上而下,執行長(CEO)必須非常支持,對嗎?
答:這是必要條件之一,即使CEO不想殺死聖牛,也應該要意識到公司裡面有哪些聖牛。
另外,我也覺得,以業外標竿為師也很重要,像是你業內的聖牛是把東西賣給店家,而不是直銷給消費者,但你還是可以看看,例如透過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直銷給消費者的產業,有沒有和你自己產業結構上類似之處,這會幫助你思考是否要殺死業內聖牛。
問:殺死聖牛最困難的點是什麼?
答:(辦公室)政治是很重要的因素。除此之外,大家沒注意到自己就是因循成規,沒想到成規可以改變。還有一個原因是,過去操作的方式成功了,所以就持續下來。
問:小公司的話,資源有限,該怎麼做創新?
答:以為你是小公司,你無法花大錢,就不能做創新(聲量變大)!小公司就沒機會?這都是聖牛。BMW的Mini會這麼成功,其實是因為它不是BMW的最優先發展目標,而因為沒被關注到,團隊反而可以嘗試瘋狂的想法。
問:可以給我們一些小公司殺死聖牛、執行大想法策略的好案例嗎?
答: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,一開始打選戰時,相較於希拉蕊,資源很有限的,但是他應用了新科技、新媒體。其實,當資源有限的時候,人更會發揮創意,妥善運用手上現有的東西。
問:你認為向業外取經也是創新關鍵。大家其實都知道,但是很少會做?
答:當我跟這些企業的經理人談話時,他們最常講的一句話是,我們這個產業跟別的產業完全不同,這當然不是事實,在結構上總會有相似之處。 像是目標顧客群都是青少年時,青少年很喜歡時尚、電子產品,也可能對買第一台車很有興趣。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,會了解青少年媒體使用的偏好、對特定訊息的反應,這些也都是汽車公司需要知道的事,雖然是不同產業,卻因為目標消費族群相同,彼此而有了可以借鏡的地方。
問:所以台灣若要做消費性電子品牌,學習對象可以很多?
答:可以向如時尚、雜誌,甚至化妝品行業學習。
方法三:超脫時空框架 從過去失敗經驗找可能性
問:所以要跳脫框架?
答:對。我還有一套搜尋好創意的方法,踏出你的時空框架,看到未來,回顧過去。想像你在飯店業,你試著回憶二、三十年前服務是什麼樣子,老式服務哪些地方不錯。現在當技術發展,老式服務裡吸引人的是哪些地方,可以做得更好?或是一些推出得太早,但是失敗收場的經營模式,現在看能否再死灰復燃?
問:所以你相信,大想法可以透過一些練習,或是制度的改變形成,不是只靠機遇?
答:我知道很多人這樣想(認為創新是靠機遇),但的確是有 某些流程是可以用得上的,要怎麼去搜尋產生這些大膽想法、用哪些技巧可以做到?領導計畫也很重要,非傳統的想法通常在組織內窒礙難行,人們會說:很難做到、永遠不可能成功、這想法實在太瘋狂……,所以在公司裡面,領導者也必須要有耐性驅動這個過程,而且要有膽識、熱情與毅力這些特質。
問:可否給個人建議,如果我想成為組織內有大想法策略的人?
答:跟各個領域的人打交道,很多人只對工作有興趣,這沒什麼錯,不過讓自己多與不同領域的人打交道,會帶來更多刺激,在生活上涉獵各式各樣的事物,像是運動、烹飪、藝文、戶外運動,聽起來好像很麻煩,但你的生活越豐富有趣,就會更容易有新想法。
問:最後,你可不可以給台灣想做品牌,也想有大想法的廠商忠告?
答:每個人都在 說,我有大想法策略,但是我老闆不讓我做;而老闆們會跟我說,我想做,但是我的幹部們不做!
但我要說的是,有大想法,但可以從小規模開始,在關鍵時刻,機會上門,你得擁抱。台灣,可以扮演生活形態的品牌角色,從美容護膚、化妝品、到時尚,第二個大趨勢是健康醫療,我期待看到亞洲國家跳上這個大趨勢,西方國家很愛東方醫學的概念,但就我所觀察,現在亞洲產品看起來很傳統、無聊,一點都不現代。
不過,現在,中國學(做品牌)得很快,很有經驗了,所以台灣品牌必須加速進行,要不然機會稍縱即逝,未來十年後品牌經營會更艱困。
*殺死「聖牛」讓企業走出新局——各領域破除迷思成功案例
迷思:我的公司很小,所以不能創新?
破除後:殺死這個想法,你將成為……?
迷思:沙漠城市只能賣石油?
破除後:杜拜吸引更多企業來此設第二營運總部
迷思:電腦要越做功能越強?
破除後:華碩推出夠用就好的Eee PC開創小筆電熱潮
迷思:網站就要包山包海?
破除後:Google成為幫你連結到全世界的入口網站
迷思:咖啡店就是要賣咖啡?
破除後:星巴克成為讓現代人暫時休憩的心靈綠洲
迷思:電腦一定要親眼見到才能買?
破除後:戴爾用網路賣電腦,成為全球第二大PC廠
迷思:洗衣粉就要有超乾淨的清潔劑味道?
破除後:Tide推出大受歡迎的精油味洗衣粉
PS.謝謝MAX的分享~